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确定弥漫性脑损伤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Marmaro u自由落体装置撞击大鼠颅骨制作弥漫性脑损伤模型,伤后1h、3 h、6 h、12 h、1d、3d、5 d、7d取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并用MISA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脑损伤后VEGF表达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达峰值为伤后6h,阳性信号位于神经元内;第二阶段表达峰值为伤后5d,阳性信号除神经元外还可见于胶质细胞.结论 VEGF在弥漫性脑损伤中表达的时序性变化规律可望为脑损伤形成时间及伤后存活时间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肾细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肾癌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三黄止血胶囊对大鼠肛管静脉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三黄止血胶囊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ELISA
实验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脑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水肿
大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法律与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弥漫性脑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图像 分析
年,卷(期) 2002,(2) 所属期刊栏目 法医学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98,83
页数 4页 分类号 D919.2|R651.1|R361+.2
字数 27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1226.2002.02.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志钢 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院 100 639 14.0 18.0
2 李梅 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院 46 217 7.0 13.0
3 王欣 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院 78 787 12.0 26.0
4 何桂琼 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院 4 12 2.0 3.0
5 李雷波 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院 9 61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弥漫性脑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图像
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证据科学
双月刊
1674-1226
11-5643/D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82-878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1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8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