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建立正常人长时血压变异参数的正常参照值上限(95%可信限),并探讨其生理意义.方法选择62名正常人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性别和年龄匹配,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指标.结果①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各<12.90、5.01;白昼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各<11.31、4.23;夜间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各<9.90、2.67.②L-BPV强度依次为24 h收缩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夜间舒张压变异.③24 h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在正常男女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交感与迷走神经功能的动态平衡是血压变异得以维持在生理范畴的重要机制.增强的血压变异与体力及脑力劳动有关,而睡眠是降低血压变异的有效方法.
推荐文章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研究现状
高血压
血压变异
靶器官损害
脑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
脑出血
自主神经系统
高血压
正常人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相关性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24 h 动态心电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常人血压变异性分析方法及生理意义
来源期刊 临床中老年保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性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18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43
字数 28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6790.2002.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健 35 344 8.0 17.0
2 曹承吉 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心内科 11 78 3.0 8.0
3 陈无庄 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心内科 5 36 3.0 5.0
4 卓德华 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心内科 6 65 3.0 6.0
5 潘扬 上海市宝山中心医院心内科 5 65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双月刊
1672-6790
34-1273/R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715信箱
26-184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29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65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