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碳化温度、碳化时间、碳化时苯的压强对Mo-La2O3阴极碳化度大小和碳化层组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1723K, 苯的压强为1.5×10-2Pa, 碳化6min后Mo-La2O3阴极碳化度达到19.7%, 碳化层为疏松多孔的Mo2C组织, 有利于阴极热电子发射. 应用扫描电镜(SEM)、 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对Mo-La2O3阴极碳化层的显微组织和微观结构、物相等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并从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对Mo-La2O3阴极碳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推荐文章
碳化La2O3-Mo阴极材料的高温XPS研究
价态La203-Mo
阴极
高温
XPS
La掺杂的Ni/γ-Al2O3用于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机理
甲烷部分氧化
镧改性的催化剂
机理
Y2O3/La2O3/Al2O3/C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喷射沉积
内氧化
Y2O3/La2O2O3/Al2O3/Cu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Mo-La2O3阴极碳化机理
来源期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Mo-La2O3阴极 碳化度 组织 热电子发射 碳化机理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2-124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M201|TG146
字数 16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4-0609.2002.06.03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久兴 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26 2057 21.0 35.0
2 周美玲 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0 2123 22.0 42.0
3 左铁镛 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33 2734 29.0 48.0
4 杜玮 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19 2.0 4.0
5 周文元 北京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 94 4.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o-La2O3阴极
碳化度
组织
热电子发射
碳化机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月刊
1004-0609
43-1238/TG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42-218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48
总下载数(次)
5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