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电解离弹簧圈(GDC)栓塞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与预后相关的并发症等.方法:对采用GDC栓塞治疗的68例患者72个颅内动脉瘤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例(4.1%)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其中2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ICPC),直径4~6 mm;1例前交通动脉瘤(Acom),直径为2.2 mm.3例均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史.动脉瘤破裂的直接原因:1例ICPC为微导管穿破动脉瘤壁的囊泡,另2例为栓塞过程中GDC穿过动脉瘤壁.1例术中可见造影剂外溢,3例术后CT扫描均证实再次出血.3例术中均经继续导入GDC将动脉瘤栓塞,出血停止.1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和颈内动脉闭塞,经动脉内局部应用药物后大脑中动脉血流恢复.2例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功能缺失;1例并发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轻偏瘫和语言障碍.结论:GDC栓塞动脉瘤术中与操作直接相关的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为3%左右,病死率约1%.危险因素可能与SAH病史、动脉瘤较小和术中使用球囊作为辅助治疗等有关.
推荐文章
新型机械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机械可脱弹簧圈
可脱卸弹簧圈早期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可脱卸弹簧圈
早期
栓塞
脑动脉瘤
破裂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2例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
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铂金弹簧圈栓塞术后MRA随访价值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术后随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解离弹簧圈栓塞术中的颅内动脉瘤破裂
来源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电解离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预后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312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587X.2002.01.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祺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83 271 9.0 11.0
2 罗毅男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133 664 13.0 20.0
3 王长坤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38 268 8.0 15.0
4 王宏磊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50 187 8.0 11.0
5 侯凯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4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7)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电解离弹簧圈
血管内治疗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587X
22-1342/R
大16开
吉林省长春市新民大街828号
12-23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31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3497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