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阴道毛滴虫在不同的pH值培养基中的培养效果.方法阴道毛滴虫在pH5.8、6.2、6.6、7.0四组不同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每隔24h观察虫数、活率并计算活虫数.结果 pH7.0组培养第2-4天虫数、活虫数、活率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且在培养过程中无明显活虫数及活率高峰,阴道毛滴虫在培养基中能存活生长10天,其余三组均只生长存活6天,第1-4天,pH6.6组活虫数、活率均高于其它三组.结论 pH7.0不适宜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pH6.6时,培养各项指标均较好,可能更适合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
推荐文章
中药牛至单体体外抗阴道毛滴虫作用的研究
百里香酚
香荆芥酚
迷迭香酸
咖啡酸
甲硝唑
阴道毛滴虫
最低有效浓度
蒿甲醚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作用
阴道毛滴虫
蒿甲醚
甲硝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pH值对阴道毛滴虫体外培养的影响
来源期刊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培养 pH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检验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8-209,21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82.2
字数 126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414.2002.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兵红 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72 395 11.0 15.0
2 艾予川 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22 166 9.0 12.0
3 史明珠 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31 150 7.0 11.0
4 刘世国 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42 107 7.0 8.0
5 彭冬君 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6 24 2.0 4.0
6 张斌 新乡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6 3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阴道毛滴虫
培养
pH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月刊
1006-8414
41-1220/R
大16开
郑州市郑东新区农业南路105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5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20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