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视网膜电图的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是叠加在ERG b波上升枝的数个小而快的有节律的一串子波.60年代初期国外逐渐应用于眼科临床电生理检查中.较为公认的看法是:振荡电位起源于内层视网膜,可能是代表从无长突细胞到双极细胞间的抑制性反馈回路.振荡电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预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性及提供激光治疗的适应证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振荡电位对中央静脉阻塞的早期诊断和分型是一种敏感而可靠的方法;振荡电位对静脉阻塞在判定病情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视网膜脱离患者患眼的振荡电位振幅降低甚或消失,峰时间延迟.
推荐文章
振荡电位和图形视网膜电图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
图形视网膜电图
亚临床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轴对视网膜电流图振荡电位OPs波的影响
中轴长度,眼
视网膜电描记术
视网膜
微循环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疾病
光学相干继层扫描
振荡电位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振荡电位
视网膜电流图
信噪比
临床流行病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临床眼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振荡电位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讲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6-47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7
字数 20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422.2002.05.05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陶明 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8 19 3.0 4.0
2 张文芳 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17 83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视网膜电图
振荡电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眼科杂志
双月刊
1006-8422
34-1149/R
16开
安徽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内
26-11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665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