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病人胸苷磷酸化酶(TP/PD-ECGF)表达与内膜癌血管生成、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石蜡标本48例,其中Ⅰ期36例、Ⅱ期8例、Ⅲ期4例(HGO分期),绝经者28例。不典型增生石蜡标本22例,正常内膜石蜡标本15例。用TP/PD-ECGF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组织内的TP表达,用CD(34)单抗免疫组化染色确定组织内微血管,然后分析内膜癌TP表达与微血管计数(MVD)以及TP表达和MVD分别与临床病理特征(绝经状态、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宫颈浸润、淋巴结转移)、与无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内膜组80%病例TP在腺体细胞表达,而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TP以基质及基质和腺体同时表达为主(分别为91%、78.2%),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组及内膜腺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不典型增生组与内膜癌组比较,TP表达无显著差异(P>0.1)。不典型增生组MVD(平均为32.7),较正常的内膜组MVD(平均为27.1)高(P<0.01),但明显较内膜腺癌组MVD(平均为78.9)低(P<0.001),子宫内膜癌TP基质+癌染色组MVD(平均值79.1)低于基质染色组MVD(平均值86.2,P<0.05),但明显高于癌细胞染色组MVD(平均值60.5 P=0.005)。子宫内膜腺癌TP表达及MVD均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基质TP染色及高MVD的病人无病生存期短。结论:子宫内膜癌T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而与MVD及预后有关。TP在内膜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TP和MVD一样能预测内膜癌病人的预后。血管生成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TP可能与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推荐文章
胸苷磷酸化酶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胸苷磷酸化酶
血管生长因子
肿瘤发生发展
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化
乙酰肝素酶
Drosha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癌
印迹法,蛋白质
Drosha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临床病理特征
sT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内膜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抗原,肿瘤
sTn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胸苷磷酸化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四川肿瘤防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微血管密度(MVD) 胸苷磷酸化酶(TP) 血管生成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3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37.33
字数 32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0904.2002.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小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 22 85 5.0 8.0
2 王英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7 1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子宫内膜癌
微血管密度(MVD)
胸苷磷酸化酶(TP)
血管生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肿瘤预防与治疗
月刊
1674-0904
51-1703/R
16开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55号
62-142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61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76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