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AES, LEED, XPS和TDS研究了Rh(100)上Sm膜和Sm/Rh表面合金以及CO在这两类模型表面的吸附与反应. 室温下Sm在Rh(100)上的生长遵从SK模式, Sm膜经900 K高温退火后可形成有序表面合金. 在室温制备的Sm膜/Rh(100)表面上, 室温下CO在Sm上的吸附改变了表面结构, 生成SmOx和表面碳. 随着Sm覆盖度的增加, 低温脱附峰(α-CO)面积迅速下降, 且峰温向高温方向位移; 表明Sm的空间位阻和电子效应同时起作用. 在Sm/Rh合金表面上, CO在约590 K出现新的脱附峰, 可归属为受Sm电正性修饰的Rh原子上的CO脱附峰.
推荐文章
金属表面上CO2化学吸附研究最新进展
金属表面
二氧化碳
化学吸附
碱金属
Pt∕Cu簇合金表面上H2O与CO吸附的DFT理论研究
密度泛函理论
簇模型
吸附
Pt/Cu 合金
CO在Cu(100)表面最佳吸附位研究
CO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氮原子在钨低指数表面上的吸附和振动
N-W表面体系
5-MP势
表面吸附
低指数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O在Sm/Rh(100)模型表面上的吸附与反应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Rh(100)表面 Sm膜 Sm/Rh表面合金 CO吸附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3-86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43.1
字数 31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1-0790.2002.01.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包信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100 1294 19.0 33.0
2 朱俊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17 9 2.0 2.0
3 翟润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9 1.0 2.0
4 庄叔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11 28 3.0 5.0
5 张新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35 151 8.0 11.0
6 马运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7 17 2.0 4.0
7 周维平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Rh(100)表面
Sm膜
Sm/Rh表面合金
CO吸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