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利用FHC微电极记录仪对丘脑底核(STN)的细胞放电进行记录,研究其细胞放电的模式和电生理特点以及在帕金森病(PD)定向手术治疗中的定位作用;利用植入性刺激电极植入至STN核团内,研究脑深部刺激(DBS)对PD的治疗作用,观察术中丘脑底核刺激对PD的震颤、肌僵直、运动缓慢的缓解效果以及对语言的影响, 探讨电极在丘脑底核内的解剖位置与刺激效果的关系,以寻找植入性刺激电极在STN内的最佳位置.方法 26例帕金森病患者,利用MRI影像导向的立体定向方法将微电极植入丘脑底核, 其解剖靶点:X=11~13 mm,Y=-1 ~-3 mm,Z=-7mm.记录从靶点上10 mm开始,进行连续记录直至靶点下3 mm(黑质网状区).将植入性刺激电极植入至STN核团内并给予高频刺激(频率130~150 Hz, 脉宽90~150 μs, 电压自0.5 V开始,逐渐增至8 V);利用电极的不同触点分别进行刺激,根据刺激效果和副反应的出现情况,确定电极在STN中的最佳位置.其中有3例进行了STN电极永久性植入慢性电刺激,术后随访6~23个月.结果 26例术中微电极记录发现,未定带区其细胞放电呈现为规则节律的低幅放电,STN核团内可记录到高频的紧张性放电(35±13.3)Hz、爆发性单细胞放电和簇状放电三种类型的细胞放电.黑质(SNr)内可记录到更高频率和波幅的紧张性放电(96±16)Hz.术中刺激发现STN背外侧部是电刺激的最佳位置,而电极过深及过外则易引起言语障碍.结论 STN核团内的细胞放电呈现为高频的紧张性放电(35±13.3)Hz,并可记录到爆发性单细胞放电和簇状放电;STN的高频刺激能改善PD的震颤、僵直、运动缓慢等主要症状,是PD慢性刺激的最理想靶点,其背外侧部是刺激效果的最佳位置.
推荐文章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分析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对不同性别帕金森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
帕金森病
生活质量
性别
舒适度
身体活动障碍
病残度
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丘脑底核
丘脑底核在治疗帕金森病中的意义
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
多巴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丘脑底核的电生理特性及刺激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皖南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 电生理学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学位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3
页数 1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73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217.2002.03.0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凌至培 1 0 0.0 0.0
2 吴家幂 1 0 0.0 0.0
3 傅先明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
电生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皖南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2-0217
34-1068/R
大16开
安徽省芜湖市戈江区文昌西路22号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9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17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