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Lamson's法造成兔失血性休克(血压为6 kPa,1 kPa=7.5 mm Hg),1.5 h后再经颈静脉回输所失血液,分别于失血前(对照组)、失血1.5 h(休克组)、再灌注3 h后(再灌注组)抽血分离中性粒细胞(PMN),并测定其粘附分子CD18.结果对照组PMN CD18的表达为(1.62±0.26)×10-3A@min-1@μg蛋白-1,休克组的表达为(1.76±0.34)×10-3 A@min-1@μg蛋白-1,再灌注组的表达为(3.24±0 28)×10-3A@min-1@μg蛋白-1.再灌注组PMN CD18的表达与休克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是由PMN粘附分子CD18表达增加所致.
推荐文章
ICAM-1在缺氧-再氧化引起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中的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再氧化
细胞间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在中性粒细胞-脐静脉内皮细胞粘附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性粒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CD11b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粘附
脂多糖
单克隆抗体
肺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力学的研究
肺肿瘤
卡介菌多糖核酸
slex
微管吸吮技术
细胞粘附
肿瘤转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机制探讨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 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
年,卷(期) 2002,(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0-77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934.2002.12.01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再灌注
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
中性粒细胞
内皮细胞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