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链激酶(r-SK)在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家猪12头,随机分成SAH对照组和r-SK治疗组,每组6头,用腰穿枕大池置管2次注血法制作动物模型;第2次注血后24 h,治疗组经留置导管注入r-SK 15 m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两组均行脑脊液(CSF)引流,并测定CSF中氧合血红蛋白(Oxy Hb)含量;以实验前后脑血管造影和基底动脉(BA)组织学改变作为脑血管痉挛的判定指标.结果对照组双侧颈内动脉(ICA)和BA明显痉挛(P<0.01);BA电镜和组织切片检查有内膜增生、内褶、弹力层断裂等病理改变;Oxy Hb随时间逐渐升高.治疗组总体血管直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0.05);BA均正常;Oxy Hb随时间逐渐降低.结论r-SK可溶解蛛网膜下腔中的血凝块,预防SAH后DCV的发生.
推荐文章
蛋白激酶C和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蛋白激酶C
链激酶和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附63例报告
溶栓疗法
心肌梗死
再灌注
链激酶
重组链激酶
蛋白激酶C活性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变化
脑血管痉挛
蛋白激酶C
内皮素
乌司他丁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乌司他丁
核因子-κB
脑保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脑池应用重组链激酶预防猪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来源期刊 复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重组链激酶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4
页数 5页 分类号 R743
字数 399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8467.2002.01.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衔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102 921 14.0 27.0
2 吴劲松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79 944 14.0 28.0
3 沈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 3 17 2.0 3.0
4 张彪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放射科 10 69 2.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9)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重组链激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复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2-8467
31-1885/R
大16开
上海医学院路138号 285信箱
4-262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88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5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