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北药学杂志       
摘要:
目的评价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对药物经皮吸收的差异.方法选择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药物经完整皮肤和剥离角质层皮肤的体外透皮能力(Kp),并比较吸收促进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共存时的促透能力大小.结果 5-FU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的Kp是经完整皮肤的2.2倍,加入IPM后5-FU的Kp分别提高到原来的1.6倍(经完整皮肤)和2.3倍(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结论本实验为皮肤病态条件,如皮肤受伤或溃疡等时的药物经皮吸收规律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推荐文章
高温状态下氟尿嘧啶的稳定性考察
氟尿嘧啶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温
稳定性
5-氟尿嘧啶-β-环糊精前药的合成
5-氟尿嘧啶
环糊精
靶向前药
合成
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药代动力学研究
氟尿嘧啶
迟效制剂
药代动力学
新型氯苯基卟啉-5-氟尿嘧啶的合成
5-氟尿嘧啶
卟啉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氟尿嘧啶经不同皮肤层吸收差异的评价
来源期刊 西北药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氟尿嘧啶 肉豆蔻酸异丙酯 剥离角质层 经皮吸收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药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7-25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44.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2407.2002.06.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志良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 55 808 18.0 26.0
2 李国锋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 33 308 12.0 16.0
3 陈建海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药学部 36 477 14.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氟尿嘧啶
肉豆蔻酸异丙酯
剥离角质层
经皮吸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药学杂志
双月刊
1004-2407
61-1108/R
大16开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西北药学杂志》编辑部,
198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19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