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了更好地研究静脉再狭窄的机制及预防治疗,建立一种人的大隐静脉体外培养模型,并对新内膜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取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大隐静脉,体外培养14天,常规病理学染色,图象分析; 通过α-平滑肌细胞骨架(α-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内膜增生细胞,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内膜凋亡细胞. 结果培养的大隐静脉在14天后有新内膜形成和显著的中膜增厚,与正常血管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新内膜细胞α-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呈阳性细胞,较正常血管内膜明显增多.在新内膜中荧光和核边聚分裂数目极少,与正常血管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在人的大隐静脉体外培养中有新内膜形成和中膜增厚,增生的细胞可能是肌成纤维细胞,故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增生迁移的同时,促进凋亡将是静脉移植血管病变潜在的治疗方法.
推荐文章
人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长特性分析
隐静脉
肌,平滑,血管
细胞培养
生长特性
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
隐静脉
内皮血管
细胞培养
氟对体外器官培养人牙胚骨形成蛋白表达的影响
人牙胚
造釉细胞
骨形成蛋白
小鼠子宫内膜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子宫内膜细胞
LPS
炎症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体外培养人大隐静脉新内膜形成模型的建立
来源期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器官培养 大隐静脉 新内膜形成 α-平滑肌细胞骨架 凋亡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8-19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22.1+23
字数 34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848.2002.03.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洪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胸外科 70 449 12.0 16.0
2 许德华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生化细胞研究所 20 97 6.0 9.0
3 刘新垣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生化细胞研究所 62 327 10.0 14.0
4 郑家豪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胸外科 30 187 7.0 12.0
5 镡朝晖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胸外科 5 54 3.0 5.0
6 穆军升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胸外科 9 58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器官培养
大隐静脉
新内膜形成
α-平滑肌细胞骨架
凋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月刊
1007-4848
51-1492/R
大16开
成都市国学巷37号
62-126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65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2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