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主要有太2、山2、山1、盒8、盒7五个气层组.对盆地东部佳县-子洲地区的研究表明:该区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具有较强非均质性的孔隙型、裂缝-孔隙型碎屑岩储层.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孔隙为主,孔隙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残余孔、粒内溶孔和高岭石晶间孔.较为发育的微裂缝对储层的储集性影响不大,主要改善储层的渗滤性.影响储层储渗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粗粒度和高成熟度的储层具有相对好的物性;压实作用、硅质胶结和高岭石胶结充填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的主要因素,埋藏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构造破裂产生的微裂缝亦对储层起到一定的改善.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层序地层学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晚古生代
太原组
下石盒子组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特征
勘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子洲地区上古生界沉积体系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沉积(地质)
体系
特征
古地理
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储层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鄂尔多斯东部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来源期刊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储层 碎屑岩 成岩作用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P534.4|TE122.2
字数 312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63/j.issn.1674-5086.2002.06.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兴志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98 1627 21.0 36.0
2 李凌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49 1089 19.0 32.0
3 方少仙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2 935 16.0 22.0
4 侯方浩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2 926 16.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206)
二级引证文献  (54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10)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2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0(4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1(3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2(4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13(6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4(6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5)
2015(7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8)
2016(4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7(62)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8(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8)
2019(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2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储层
碎屑岩
成岩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4-5086
51-1718/TE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2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423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