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大豆灰斑病菌具有较强的生理分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大豆灰斑病的发病程度. 本试验将两份相同的大豆杂交材料分别种植在哈尔滨人工接种条件下及阿城疫区自然诱发条件下, 比较不同鉴定条件下杂交后代及亲本的抗性表现、抗性遗传与选择效果. 结果表明, 气候因素对大豆灰斑病抗性表现的影响很大. 在任何条件下, 杂交后代的抗性在F1均表现近于完全显性, F2代分离出大量高抗单株及一定数量的高感单株. 杂交各世代的抗性随世代的递增而逐渐下降. 在相同人工接种条件下, 对F2进行单株选择有效; 在疫区自然诱发条件下, 对F2单株进行选择, 效果不完全理想, 但选择病斑型级数为0的F2植株, 其F3群体的抗病表现较好.
推荐文章
大豆对灰斑病菌毒素的抗性及抗性遗传研究
大豆灰斑病
毒素
抗性
遗传
甘蔗与斑茅若干杂交后代抗性初步评价
甘蔗
斑茅
抗病
抗旱
评价
两个大豆品种转hrpZpsta基因后代对大豆灰斑病的抗性分析
大豆灰斑病
hrpZpsta基因
抗病性鉴定
抗性评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人工接种与疫区诱发条件下大豆对灰斑病的抗性及后代选择研究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抗性 疫区自然诱发 人工接种 后代选择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0-685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4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2.05.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庆凯 81 1964 26.0 40.0
2 曹越平 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 34 327 10.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4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灰斑病
抗性
疫区自然诱发
人工接种
后代选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