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置入体内的动力学变化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均分4组,注射填充部位为耳部、前额、背部和臀大肌内;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临床观察,解剖检查和用WD-5A电子式万能试验机进行压缩位移实验.结果 1~3组包膜均形成良好,3组有3 3%包囊移位在侧腹或前腹部,4组水凝胶消失,无包膜形成.实验最大载荷2?905 N,均数( 774.38±805.55)N,位移(57.85±19.92)mm;3~6个月承受力较小,9~12个月承受力较大 ;背部软组织内包膜承受压力位移最大.结论水凝胶置入体内均可以形成承受较大压力载荷和位移的包膜囊;不同部位形成包膜囊受力不同,以背部皮下组织内包囊载荷和位移最大,同时,9~12个月的所有包膜囊承受压力位移的能力相对增加并稳定,且完全可以耐受日常活动中的压力和特殊冲击力;运动的肌肉内水凝胶不能形成包膜.
推荐文章
磷矿酸解渣与聚丙烯酰胺絮凝动力学
絮凝
动力学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
磷酸料浆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取出术后的护理
注射隆乳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皮肤感染
护理
聚丙烯酰胺胶体配注工艺评价
配注工艺
聚丙烯酰胺
聚合物胶体
造粒
母液配制
效果评价
HPLC法测定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中AM的含量
HPLC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丙烯酰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体内动力学研究
来源期刊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载荷 位移 动力学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4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318.08
字数 22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7040.2002.01.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志祥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36 129 7.0 10.0
2 李伟萍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12 74 5.0 8.0
3 陈力莹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12 35 3.0 5.0
4 许晓光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10 67 5.0 8.0
5 金宝玉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 1 15 1.0 1.0
6 牟善松 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1 1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84)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8(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0(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1(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载荷
位移
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月刊
1673-7040
21-1542/R
大16开
沈阳市沈河区文艺路33号
8-56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09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2450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