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多孔玻璃微珠作为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研制及其在液相中的吸附性能做了初步研究. 研制出适合于制作多孔玻璃微珠的Na2O-B2O3-SiO2系统玻璃组分. 设计了新型的玻璃微珠成珠设备及工艺. 利用该组分的玻璃经研磨、成珠、分相、酸溶和膜化等处理方法, 制得了直径为1~10 μm, 孔径约为10 nm的多孔玻璃微珠. 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 测得了多孔玻璃微珠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 通过多孔玻璃微珠对苯酚、聚氧乙烯醚和聚丙二醇等有机物的吸附实验, 给出多孔玻璃微珠对它们的吸附等温线. 并指出合理的吸附温度、大的比表面和适当的膜化工艺对提高多孔玻璃微珠的吸附量都是有效的.
推荐文章
空心玻璃微珠造孔制备多孔莫来石 陶瓷及其性能
空心玻璃微珠
莫来石
多孔陶瓷
耐腐蚀性
榴莲核制备多孔活性碳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榴莲核
活性炭
KOH活化
染料吸附
吸附模型
深潜用空心玻璃微珠和固体浮力材料的研制及其研究现状
空心玻璃微珠
固体浮力材料
复合泡沫
乳液交联法制备多孔淀粉及其吸附性能
乳液交联法
多孔淀粉
吸附
染料废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孔玻璃微珠的研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硅酸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多孔玻璃微珠 吸附 吸附等温线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2-40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171.71+2
字数 37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54-5648.2002.03.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希艳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 115 939 15.0 22.0
2 王晓春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 36 355 13.0 17.0
3 王伟忠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 4 48 3.0 4.0
4 曹志峰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 12 162 8.0 12.0
5 赵志强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 1 14 1.0 1.0
6 王军利 长春理工大学材料工程系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7)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孔玻璃微珠
吸附
吸附等温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学报
月刊
0454-5648
11-2310/TQ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2-69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3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