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胃脘痛病理的时间节律性,探讨其形成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844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动物实验及文献研究.结果胃脘痛患者起病和发作、加重存在时间节律.年节律:起病多出现于冬、春季(12~2月),加重多见于秋、冬季(8~12月);昼夜节律:夜间为高发时段,尤其是子时(23~1时);太阴月节律:上半月(10~15日)为发病高峰.正常小鼠的皮肤痛阈、血清SOD、血清、胃组织MDA存在昼夜节律:峰值均在暗期后段(1~6时),明期相对较低.胃痛灵汤对消炎痛致小鼠胃粘膜损伤具有显著的镇痛和抗胃粘膜损伤作用,可明显提高小鼠胃组织、血清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并可调整其时间节律.结论胃脘痛存在多种时间节律,主要与外在刺激因素有关,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痛觉敏感性无关;镇痛和抗胃粘膜损伤作用可能是胃痛灵汤治疗胃脘痛的药理基础.
推荐文章
胃肠道传输时间对便秘诊断的临床意义
胃肠道传输时间
口服不透光标志物
便秘分型
大黄川芎汤鼻饲对危重症患者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危重症
蒙脱石散
大黄川芎汤
鼻饲
胃肠道
老年住院病人死亡的时间节律性研究
时间医学
老年人
住院病人
死亡
肺部感染
恶性肿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脘痛的时间节律研究(附1844例临床调查及胃痛灵汤对胃肠道作用的时间节律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皖南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脘痛 时间节律 小鼠 胃痛灵汤 SOD MDA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学位论文摘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
页数 1页 分类号 R2
字数 5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217.2002.01.04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建喜 1 5 1.0 1.0
2 李济仁 1 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9)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脘痛
时间节律
小鼠
胃痛灵汤
SOD
MD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皖南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2-0217
34-1068/R
大16开
安徽省芜湖市戈江区文昌西路22号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9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17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