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胜利油田花沟气田开采近10a,已进入产量递减期.在分析气藏的开采特征、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和剩余气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挖潜方向和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途径,包括:①针对不同的气藏驱动类型采取不同技术措施;②合理配产,既充分发挥气藏的生产能力,又避免底水过早大幅度锥进、破坏储集层结构;③底水气藏投产时适当提高气层的射孔底界,充分利用层内或层间夹层;④采用先期防砂等先进的采气工艺技术,并重视开发全过程的气层保护;⑤开发中后期采用化学排水等排水措施及增压采气工艺措施;⑥强化科学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图2表2参13(冯延状摘)
推荐文章
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其对策
天然气
气藏
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气藏
凝析气藏
边底水气藏
技术
对策
国外提高采收率技术新进展
注空气
低矿化度水驱
气辅助重力泄油
降低黏度WAG
深部调剖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智能井
微井眼
EOR
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提高采收率
原油产量
热采气驱
化学驱
微生物驱
集成技术
发展趋势
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聚合物驱
采收率
调剖技术
长胶筒封隔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花沟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采收率 剩余气 开采特征 开发方案调整 气田开发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油田开发与油藏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7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327
字数 31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2.06.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生如岩 9 59 5.0 7.0
2 冯延状 1 9 1.0 1.0
3 毛振强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42)
196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采收率
剩余气
开采特征
开发方案调整
气田开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