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然气工业       
摘要:
长庆碳酸盐岩气藏马五1亚段主力气层以裂缝-溶孔型为主,气藏的储渗性能来自于裂缝系统和基质系统.常规的测井解释结果无法对裂缝渗透率作出比较可信的确定,岩心分析渗透率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试井渗透率值没有考虑各有效气层段的实际产能贡献程度,计算的合层渗透率值掩盖了主力产层的相对高渗.文章通过对实际分层测试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小层产气贡献大小受有效厚度、孔隙度、电测基质渗透率、含气饱和度、泥质含量等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共同作用,采用多种统计方法拟合、回归,建立了气井小层产气贡献比例的预测模型.生产实践证明试井确定的地层系数比较真实,所建立的渗透率模型强调了主力产层的相对高渗,并体现出了某一区域渗透率分布的规律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气井生产历史拟合证实该方法确定的渗透率及建立的渗透率模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地层的实际渗透性,对评价气田动态指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推荐文章
长庆气区低渗透气藏开发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气藏
气田开发
主体技术
开发管理
长庆气区
长庆气区低渗透气藏开发技术新进展及攻关方向
鄂尔多斯盆地
长庆气区
低渗透天然气藏
开发技术
水平井
丛式井
工厂化作业
单井产量
低成本开发
长庆气区低渗透非均质气藏可动储量评价技术
长庆气区
低渗透气田
储量
气井
生产
动态
产量
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砂岩气藏压裂模型的建立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油气藏
压裂
数学模型
生产能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庆低渗透层状气藏渗透率模型的建立方法
来源期刊 天然气工业 学科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气藏 层状油气藏 低渗透储集层 渗透率 地层系数 长庆油田 奥陶纪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开发试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P618.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76.2002.06.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彩丽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8 151 5.0 8.0
2 王东旭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19 70 5.0 7.0
3 韩兴刚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6 70 3.0 6.0
4 苟宏刚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6 54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19)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酸盐岩油气藏
层状油气藏
低渗透储集层
渗透率
地层系数
长庆油田
奥陶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然气工业
月刊
1000-0976
51-1179/TE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3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9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