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一种新型冷轧双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形成过程.这种钢的基本化学成分:Fe-0.054 %C-2.84 %Si-1.33 %Mn.冷轧钢板在1050~1100 ℃真空退火时进入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区,从而借助{001}<110>取向铁素体晶粒的稳定性及表面脱碳过程中向奥氏体内的生长而形成表面层极强的{001}<110>织构.在随后840 ℃湿氢气氛的退火过程中表层晶粒随进一步脱碳而迅速长入中心层,在钢板中形成强{001}<110>织构的柱状晶组织.该钢的制备过程与连续式工业生产流程相符,因而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推荐文章
冷轧压下率及初始高斯晶粒取向度对超薄取向硅钢织构演变与磁性能的影响
超薄取向硅钢
晶粒取向度
冷轧压下率
再结晶织构
磁性能
双取向硅钢在制备过程各阶段的织构和微结构
双取向硅钢
X-射线衍射
织构
微结构
无取向硅钢形变储能取向依赖性及其对再结晶织构的影响
无取向硅钢
再结晶织构
形变储能
取向流动
热轧及常化退火工艺对硅钢冷轧织构的影响
硅钢
织构
热轧
常化退火
冷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冷轧双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形成机理
来源期刊 钢铁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硅钢 织构 取向 退火
年,卷(期) 2002,(8) 所属期刊栏目 钢铁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G1
字数 47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49-749X.2002.08.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卫民 351 4505 35.0 51.0
2 冯惠平 37 535 12.0 22.0
3 余永宁 19 318 10.0 17.0
4 吴勇 3 16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硅钢
织构
取向
退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钢铁
月刊
0449-749X
11-2118/TF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2-236
195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844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766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