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摘要:
目的:评价横向连接装置在腰椎后路内固定器械中的作用,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应用6具新鲜腰骶椎尸体标本,在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模拟人体脊柱活动,分别测定腰椎不稳、予以短节段经椎弓根CD器械固定(应用或不应用横向连接杆)不同状态下L4~5节段运动范围(ROM).随后将安装CD后的标本试件在858Mini Bionix-MTS多轴实验机上模拟人体生理活动行1500次疲劳运动,并测定相应节段的ROM.结果:①安装CD内固定后,应用横向连接杆(DTT)组与不应用横向连接杆(NDTT)组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位时L4~5 节段ROM小于完整结构组,但轴向旋转时无DTT组ROM大于完整结构组;②疲劳试验后DTT组与无DTT组ROM均增加,而DTT组在各方向的ROM值均明显小于NDTT组.结论:横向连接装置可明显增强失稳脊椎内固定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稳定性.
推荐文章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微创经皮手术
传统开放手术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伴骨质疏松失败一例分析
外科手术,微创性
腰椎
骨折内固定术
骨质疏松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破型骨折——附16例报告
下腰椎爆破型骨折
椎弓根钉棒系统
后路复位
植骨融合
内固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横向连接装置在腰椎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中的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腰椎 横向连接装置 生物力学 稳定性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生物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6-468,47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18.01|R681.5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65X.2002.06.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阮狄克 海军总医院骨科 254 1912 21.0 34.0
2 赵卫东 第一军医大学全军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107 2139 27.0 40.0
3 丁宇 海军总医院骨科 75 882 17.0 26.0
4 黄文华 第一军医大学全军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43 1118 18.0 33.0
5 张勇 第一军医大学全军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19 678 13.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44)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腰椎
横向连接装置
生物力学
稳定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
1001-165X
44-1153/R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3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23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