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女性生殖道普通尖锐湿疣、巨大型尖锐湿疣、上皮不典型增生及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增殖活性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主要亚型分布,探讨这4种病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染色(AgNOR)、免疫组化染色(SP法)以及原位分子杂交(ISH)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这4种病变中PCNA、P53、C-erbB-2的表达以及HPV6/11和HPV16/18亚型的分布.结果巨大型尖锐湿疣和上皮不典型增生在AgNOR颗粒面积/核面积比,以及PCNA的阳性指数(PI)和平均吸光度这些反映细胞增生活性的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但与普通尖锐湿疣和鳞状细胞癌两组相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癌基因蛋白P53的表达上,此4组病变之间均有不同.C-erbB-2在鳞状细胞癌组中阳性率较高,而其余3组病变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普通尖锐湿疣感染的HPV亚型主要是低危型的6/11型(16/22例),鳞状细胞癌和上皮不典型增生主要感染的HPV亚型为高危型的16/18型(9/14例和3/6例).巨大型尖锐湿疣感染的HPV亚型中两者均高:HPV6/11为66.67%(8/12例),HPV16/18为41.67%(5/12例).结论巨大型尖锐湿疣是一类无论在组织形态、生物学特征和病原学基础等方面均有异于普通尖锐湿疣的特殊类型.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巨大型尖锐湿疣与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人 尖锐湿疣 癌,鳞状细胞 癌前疾病
年,卷(期) 2002,(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5-19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5
字数 31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412-4030.2002.03.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光明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 8 47 3.0 6.0
2 韩福兰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 9 33 3.0 5.0
3 徐一红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妇科 6 32 3.0 5.0
4 黄勋福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病理科 6 32 4.0 5.0
5 黄月婵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妇科 4 2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头状瘤病毒,人
尖锐湿疣
癌,鳞状细胞
癌前疾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皮肤科杂志
月刊
0412-4030
32-1138/R
大16开
南京市玄武区蒋王庙街12号
28-30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6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522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