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电分析方法是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六氮杂环状过渡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推导了峰电流(ipc)与代表DNA浓度的核苷酸磷酸浓度[NP]的关系式,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以此估计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参数:金属配合物与DNA结合的稳定常数K,键合位点数s,与DNA结合和未结合的金属离子的扩散系数Db和Df,为进一步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提供了有用信息.
推荐文章
六氮杂镍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Ni(Ⅱ)L配合物
DNA键合
电化学
琼脂糖凝胶电泳
高效液相色谱
双吡啶吡咯Cu(Ⅱ)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铜配合物
双吡啶吡咯配体
DNA键合
DNA切割
新型铁系金属(M=Ni,Co)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
金属(Ⅱ)配合物
邻菲罗啉
均三嗪
合成
DNA
作用模式
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平面配体
金属配合物
DNA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环状氮杂Cu(II)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电分析方法 最小二乘法 DNA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6
页数 2页 分类号 O657.1
字数 101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160.2002.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康敬万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研究所 73 811 16.0 26.0
2 卢小泉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研究所 92 897 16.0 27.0
3 刘宏德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研究所 7 201 4.0 7.0
4 张焱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研究所 10 93 3.0 9.0
5 朱开梅 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研究所 4 83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分析方法
最小二乘法
DN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双月刊
1001-4160
11-3763/T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北二街2条1号
82-500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04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76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