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维甲酸(RA)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方法: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及AgNOR数亦显著低于Ⅰ组(P<0.01).Ⅰ、Ⅱ组的PCNA指数及AgNOR数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指数及AgNOR数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逆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其发生率,为临床应用维甲酸防治大肠癌提供了理论资料.
推荐文章
生长抑素类似物对大肠癌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生长抑素类似物
生长抑素受体
肿瘤,结直肠
双靶点survivin siRNA治疗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结直肠肿瘤
癌RNA,小分子干扰RNA干扰
细胞系,肿瘤
大肠癌42例的诊治体会
大肠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维甲酸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
来源期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维甲酸 大肠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年,卷(期) 20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4-71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965.1
字数 26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5213.2002.12.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建刚 洛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药理教研室 13 74 6.0 8.0
2 韩晓燕 4 6 1.0 2.0
3 卫洪波 4 2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维甲酸
大肠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半月刊
1001-5213
42-1204/R
大16开
武汉市汉口胜利街155号
38-50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901
总下载数(次)
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