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各分级中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112例,根据Braunwald class把不稳定性心绞痛按危险度分为Braunwald Ⅰ级、Braunwald Ⅱ级、Braunwald Ⅲ级,分别比较这三级QTd的变化.结果 Braunwald Ⅰ级、Braunwald Ⅱ级、Braunwald Ⅲ级的QTd分别为(8.4±7.1)ms,(51.3±11.8)ms,(75.8±13.6)ms,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2.12%(1/47)、27.78%(10/36)和51.72%(15/29)(Braunwald Ⅱ级和Braunwald Ⅲ级与Braunwald Ⅰ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心绞痛危险度增大时,QTd也随着增大,并与患者的预后有关.
推荐文章
QT离散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预后的影响
不稳定性心绞痛
QT离散度
近期预后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变化及药物干预的影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心电描记术
药物疗法
C-反应蛋白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关系的相关分析
C反应蛋白质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炎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度分级与QT离散度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QT离散度 危险度分级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与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220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
字数 14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194.2002.04.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长琮 180 1117 16.0 22.0
2 朱建国 13 46 4.0 6.0
3 刘锐 16 29 2.0 5.0
4 杨晓燕 32 118 7.0 10.0
5 孟红涛 8 32 3.0 5.0
6 于红 4 13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不稳定性心绞痛
QT离散度
危险度分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月刊
1005-2194
21-1330/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8-126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8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795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