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上海医学       
摘要:
目的研究以丙酮酸盐替代乳酸盐作缓冲碱的酸性高糖腹透液(PDS)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影响,探讨丙酮酸盐腹透液(P-PDS)优良生物相容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将PDS的缓冲碱分为乳酸盐和丙酮酸盐2种,分别配制成酸碱度(pH)为5.2和7.4及葡萄糖浓度为1.5%和4.25% 等8种,并以Hanks'平衡盐溶液(HBSS,pH 7.4)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法,分别测定各种不同pH、不同葡萄糖浓度和不同缓冲碱的PDS对PMN产生一氧化氮(NO)功能的影响.结果酸性和高糖对PMN产生NO的功能有明显的抑制;而且葡萄糖浓度愈高对PMN功能的抑制愈明显.但是在相同葡萄糖浓度,不论pH为5.2或7.4,P-PDS均较乳酸盐腹透液(L-PDS)显著改善PMN产生NO的功能.同时pH 7.4的P-PDS较HBSS明显减轻高糖抑制PMN产生NO的功能.结论丙酮酸盐作缓冲碱能显著减轻非生理性PDS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保护细胞的功能,提高PDS的生物相容性.
推荐文章
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与月经周期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子宫内膜
月经
一氧化氮与卵巢癌
卵巢肿瘤
卵巢癌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与贲门失弛缓症
一氧化氮
贲门失弛缓症
病因
发病机制
烟气中一氧化氮的液相吸收与综合利用
NO
FeⅡEDTA
H2O2
综合利用
烟气脱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丙酮酸盐腹透液保护中性粒细胞一氧化氮的生成
来源期刊 上海医学 学科
关键词 丙酮酸盐 乳酸盐 腹透液 中性粒细胞 一氧化氮
年,卷(期) 2002,(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934.2002.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向华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 21 138 7.0 11.0
2 吴兆龙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 23 323 11.0 17.0
3 蒋晓峰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 22 272 8.0 16.0
4 李素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 10 188 5.0 10.0
5 吴毅泰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 10 50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丙酮酸盐
乳酸盐
腹透液
中性粒细胞
一氧化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医学
月刊
0253-9934
31-1366/R
16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623号
1978-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97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86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