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近期疗效和6个月~24年的随访结果.方法:198例HLD患者住院期间均静脉滴注二巯基丙磺酸,同时口服肝豆片和葡萄糖酸锌进行强力排铜治疗;出院后予二巯基丁二酸和青霉胺交替服用,并同时服肝豆片和葡萄糖酸锌以维持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临床痊愈、显效及改善分别为22例(11.11%)、15例(7.58%)及131例(66.16%),愈显率18.69%,总有效率84.85%.随访6个月时,愈显率与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增高;随访6+个月~24年,临床痊愈、显效率均增高,无效和恶化率亦增高,而改善率下降.结论:倘若长期坚持中西医结合维持排铜治疗,可使大多数HLD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并能长期存活,而少数不能坚持服药或晚期重症患者,往往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推荐文章
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前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
症状前
中西医结合
随访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前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
症状前
中西医结合
随访研究
肝豆状核变性65例5年疗效随访报告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灵
排铜
中西医结合
随访
5年
疗效
肝豆状核变性65例5年疗效随访报告
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灵
排铜
中西医结合
随访
5年
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西医结合治疗19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随访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访
年,卷(期) 2002,(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65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
字数 334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5370.2002.09.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任民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158 1057 17.0 24.0
2 程楠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80 411 9.0 1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133)
二级引证文献  (318)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9(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0(1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2(3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3(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4(3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3)
2015(3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6(3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7(4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8(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9(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月刊
1003-5370
11-2787/R
大16开
北京西苑操场1号
2-5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67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