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本文对心脏手术围术期凝血机制相关的凝血指标进行连续检测和动态观察,以期发现体外循环术后凝血机制变化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方法:自1996年7月随机对3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从术前至术后72小时7个时段的18项凝血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连续检测.结果:tPA 水平术后早期显著增高,约为术前的2倍(P<0.01),术后24小时后恢复术前水平.PAI 水平则显著降低,仅为术前水平的45%(P<0.05),而且术后至72小时一直处于低水平.PAI 的变化与术后引流量呈显著负相关性(P<0.001).D-Dimer 术后呈进行性增高(P<0.01).外源性凝血因子术后1小时 FⅡ,FⅤ和 FⅩ显著低于术前(P<0.05),同时伴 D-Dimer 进行性增高.内源性凝血因子与FIB于术后1小时恢复术前水平.术后24小时后,所有凝血因子均增高,以内源性因子更为显著,同时伴 TT 和 APTT 的缩短.结论:(1)心脏术后并发症的原因纤溶系统紊乱可能起主要作用,PAI 的降低可引起纤溶亢进,从而导致术后早期引流量增多;PAI 增高则有发生血栓形成或栓塞的危险,建议围术期监测 PAI,有助于预测并发症.(2)CPB 术后凝血机制紊乱,术后12小时内血液低凝状态,术后24小时后变为高凝状态,有发生血栓形成倾向,建议瓣膜替换术及冠脉搭桥术患者,应术后尽早给予抗凝治疗.
推荐文章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体外循环
心脏直视术
术后出血
慢性肾脏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慢性肾脏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凝血功能
临床意义
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衰竭23例临床分析
心脏病
心脏直视手术
体外循环
肾衰竭,急性
血液透析
妊娠晚期凝血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凝血功能
妊娠晚期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二聚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脏直视术后凝血机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脏手术 凝血因子 纤溶酶原 临床意义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2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54
字数 28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5495.2002.06.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脏手术
凝血因子
纤溶酶原
临床意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5-5495
21-1340/R
大16开
辽宁省鞍山市健身街3号
8-219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369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70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