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比较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HN01(出发菌)、发光酶基因标记菌HN01L(参照菌)、消除HN01共生质粒的菌株HND29SR在无菌砂培条件下的大豆根圈定殖动态.供试菌单独接种时:HN01、HN01L和HND29SR的定殖动态基本一致,其早期定殖密度下降较快,播种后第16天时HN01和HN01L分别达到较高的定殖水平6.49logcfu/g鲜根和6.78logcfu/g鲜根,然后维持相对稳定的定殖水平.但HND29SR的定殖密度持续下降到播种后第16天时才开始上升,至第35天时仍维持相对稳定的定殖密度6.94logcfu/g鲜根.等量混合接种时供试菌在根圈定殖群体中各自定殖密度在测定过程中基本相等.结果表明消除HN01的共生质粒对其在大豆根圈中定殖能力无显著影响.
推荐文章
大豆根瘤促生剂对费氏中华根瘤菌产结瘤因子影响
大豆根瘤促生剂
费氏中华根瘤菌
大豆
结瘤因子
紫外分光光度计
山西省费氏中华根瘤菌数量分布及特性探析
山西
费氏中华根瘤菌
数量分布
特性
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DL在大豆根圈的定殖动态与结瘤研究
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DL
大豆根圈
定殖
结瘤
发光酶标记基因
豌豆根瘤菌共生质粒pJB5JI对费氏中华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的影响
共生质粒
费氏中华根瘤菌
pJB5JI
质粒转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消除共生质粒的费氏中华根瘤菌HND29SR在大豆根圈的定殖动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费氏中华根瘤菌 共生质粒消除菌株 大豆根圈 定殖 发光酶基因
年,卷(期) 2002,(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20-14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Q938.1+3|Q948|S18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2.09.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俊初 76 848 15.0 25.0
2 李友国 52 322 10.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费氏中华根瘤菌
共生质粒消除菌株
大豆根圈
定殖
发光酶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相关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863.org.cn
项目类型:重点项目
学科类型:信息技术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