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和发展关系,为深入阐明SAH的发病机理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Wistar 大鼠20只,15只为实验组.用自体动脉血注入大鼠蛛网膜下池建立SAH模型,另5只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对照组和大鼠SAH后第2、7、14天大脑中动脉单胺能神经分布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及SAH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均可见棕褐色细线、弯曲状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SAH鼠与对照鼠比较,纤维密度明显减少,经统计学检验,P<0.05,表明SAH鼠与对照鼠的大脑中动脉的单胺能神经纤维的密度有明显差异.结论:交感神经可能在SAH鼠脑血管活动和对脑痉挛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假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蛛网膜下腔
高密度值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应用价值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NLK在基底动脉壁的表达变化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
Nemo样激酶
表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大脑中动脉单胺能神经的变化
来源期刊 江西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单胺能神经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脑中动脉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年,卷(期) 2002,(5)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61+2|R743.35
字数 18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294.2002.05.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雪群 江西医学院脑血管研究所 24 81 6.0 7.0
2 邵立健 江西医学院脑血管研究所 23 97 6.0 8.0
3 薛国勇 江西医学院脑血管研究所 8 33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单胺能神经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大脑中动脉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2095-4727
36-1323/R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南昌大学期刊社
44-12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5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43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