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量子化学的AM1和EHMACC/CO方法计算PPV, MEH-PPV和CN-PPV的电子和能带结构, 讨论了烷氧基(-OR)和氰基(-CN)侧基取代对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光电特性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 给电子基团(-OR)取代使聚合物的HOCO(最高占据晶体轨道)能级升高, 电离势减小, 而吸电子基团(-CN)取代使LUCO(最低未占据晶体轨道)能级降低, 电子亲和势增大, 两者都使聚合物能隙降低, 同时使聚合物的导电类型由PPV的p型转变成CN-PPV的n和p兼容型. 该结果解释了MEH-PPV和CN-PPV光谱的红移及CN-PPV高的电致发光效率, 为设计新型高效的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推荐文章
可溶性聚合物薄膜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
电致发光
聚合物
能级理论
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层中的电场分布
聚合物电致发光二极管
聚对苯乙炔薄膜
电场分布
非共轭聚合物PPV衍生物中烷氧基团对发光性质的影响
非共轭PPV聚合物
共轭PPV衍生物
烷氧基团
能带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给/吸电子基团取代对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光电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 给/吸电子取代基 能带结构 量子化学
年,卷(期) 200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40-2343
页数 4页 分类号 O641
字数 24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1-0790.2002.12.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苏忠民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 128 631 13.0 17.0
2 阚玉和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 19 171 8.0 12.0
3 康博南 吉林大学光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 8 23 2.0 4.0
4 黄宗浩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 14 75 5.0 8.0
6 唐前林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 4 39 3.0 4.0
7 段雪梅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功能材料化学研究所 4 2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9)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PV类电致发光聚合物
给/吸电子取代基
能带结构
量子化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相关基金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yc.nedu.edu.cn/xxcx/xmzl/sqsjddxs2.htm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