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采泥样调查所获底栖动物一般为体形较小,活动能力较弱的种类,往往是一些底层鱼类和虾类等良好的天然饵料.珠江口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海区的主要渔场之一,因此,对该海域饵料底栖动物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通过1999年9月和2000年4月分别对珠江口底栖生物进行的两个航次的采泥样调查,分别鉴定出底栖动物15种和21种,共计32种.底栖动物的优势种,秋季为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 (Hinds)(Y=0.387),春季为光滑河篮蛤(Y=0.464)和欧文虫Owenia fusformis Delle Chiaje(Y=0.120).平均个体数量和生物量,春季为591.7 ind./m2和26.7 g/m2,秋季为85.0 ind./m2和7.4 g/m2;而在各类群生物中,软体动物占绝大部分,其次为多毛类,其它各类群所占比例都不足5%.生物多样性、个体数量和生物量的分布均呈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另外,与近20a中的历史资料相比,珠江口底栖动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大,除2000年春季较高为591.7 ind./m2外,其变化范围在72.4~128 ind./m2之间.春季生物量除1991年较高为27.0 g/m2外,变化不是很大,大约10g/m2;但秋季生物量呈明显下降趋势,1980年为30.1g/m2,1990年为27.8g/m2,1999年秋季急剧下降至7.4g/m2.此外,从底栖动物各大类群的百分组成变化情况来看,一般以软体动物个体数量(22.7%~83.2%)和生物量(57.9%~82.5%)都最高;多毛类的个体数量百分组成占第二位,其范围是13.4%~52.3%;其它各类群的百分组成除个别时候所占比例较大外,一般都较小.
推荐文章
滩涂底栖动物有机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
底栖动物
有机污染
PAHs
PCBs
OCPs
石油烃
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钦州湾
底栖动物
生态学
黄海特定断面夏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特征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黄海
珠江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珠江口
海洋管理
生态文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珠江口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珠江口 底栖动物 生态学
年,卷(期) 2002,(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3-607
页数 5页 分类号 Q95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933.2002.04.02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255)
二级引证文献  (593)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7(2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08(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9(2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0(4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1(5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12(6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4)
2013(5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14(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2)
2015(5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5)
2016(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1)
2017(4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8(4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9(4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20(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珠江口
底栖动物
生态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