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19号文件,就进一步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其中在关于"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中强调指出:"为了适应就业需要,要加强对高等专科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逐步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历文凭固然是择业成功的"敲门砖",但用人单位如今更重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因此,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几乎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必备条件,而应聘国家公务员、律师、会计等职位也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出国留学更是必须考取优秀的 TOEFL、GRE、GMAT 或雅思成绩。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深造的门坎,神州学子们争先恐后地掀起了认证考试的热潮……在不少大学生看来,自己的先天不足是缺少经验和能力,而弥补这一缺憾的捷径就是"考证",认为多一本证书就能多一份资本。这种认识有失偏顿。应该说,每一种资格证书都是对应试者的学识及能力水平的一种证明,正因为如此,国家才能把职业资格和学历文凭看成两种同等重要的证书制度,但是,正如持有驾驶执照的人并非人人都能自如地在道路上驾车行驶一样,资格证书与每个人的实际能力不能等同。更何况如今的认证考试名目繁多,仅 IT 类的各种认证就多达300种以上,因此,抱着"证多不压身"想法盲目考证的做法并不可取。现行的认证考试主要有哪些?怎样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有目的、有选择地参加认证考试?参加认证考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这是本期"特别策划"要向在校大学生解答的话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