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新医学       
摘要: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病人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SAH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的脑脊液中IL-6含量,同时检测同期20例患非神经系统疾病病人作为对照.结果:SAH患者在病程不同时期的脑脊液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01;SAH后第一日至第三日达峰值,第二周至第三周逐渐下降.SAH组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脑脊液IL-6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无血管痉挛的SAH患者,P<0.01.结论:SAH患者脑脊液中IL-6含量显著升高,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痉挛患者,动态观察SAH病人的IL-6水平有助于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
推荐文章
36例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再出血的护理
蛛网膜下隙出血
再出血
护理
PICC在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中的应用
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浅静脉留置针
2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
蛛网膜下隙出血
颅内动脉瘤
术后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性脑脊液清除方式的临床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性脑脊液
脑脊液引流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动态观察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含量变化的临床价值
来源期刊 新医学 学科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出血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6 脑血管痉挛 酶联免疫吸附法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5-346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802.2002.06.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建容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6 21 3.0 4.0
2 李介华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7 297 9.0 14.0
3 李二娟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3 17 2.0 3.0
4 温筱清 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蛛网膜下隙出血
脑脊液
白细胞介素-6
脑血管痉挛
酶联免疫吸附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医学
月刊
0253-9802
44-1211/R
大16开
196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78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59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