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作为一种农抗类生物农药新品种,中生菌素已登记水稻白叶枯病、苹果轮纹病和白菜软腐病3种防治对象,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是0.19μg/ml,最小杀灭浓度(MBC)是0.4μg/ml;对白菜软腐病菌的MIC是1.56μg/ml,MBC是3.12μg/ml;对苹果轮纹病的MIC是1.56μg/ml,MBC是3.12μg/ml,防治以上3种病害的使用浓度一般为30~40μg/ml,防效都能达到80%~90%.截止2001年底,中生菌素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应用推广800万亩次,目前已少量出口到台湾,市场反应良好.本文详细介绍了中生菌素的抗菌活性、对动物的毒性、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残留量测定结果,以及中生菌素的具体使用方法.
推荐文章
半合成农用抗生素
结构改良
生物活性
抗生素衍生物
农用抗生素
农用抗生素的新资源--海洋微生物
农用抗生素
新资源
海洋微生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分析
头孢菌素
抗生素
应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应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
限定日剂量
应用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农用抗生素--中生菌素
来源期刊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中生菌素 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 细菌性病害
年,卷(期) 2002,(16)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7
页数 4页 分类号 S816.73
字数 40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1100.2002.1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昌雄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114 1385 20.0 33.0
2 孙东园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9 300 7.0 9.0
3 蒋细良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37 882 14.0 29.0
4 田云龙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35 513 10.0 22.0
5 姬军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11 264 5.0 11.0
6 谢德龄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2 84 2.0 2.0
7 倪楚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1 7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1)
同被引文献  (133)
二级引证文献  (413)
2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7(2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08(2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09(45)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0(4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1(3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2(4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8)
2013(4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4(4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3)
2015(3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6(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7(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8(2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生菌素
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
细菌性病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月刊
1008-1100
11-3237/TQ
大16开
北京市安外小关街53号
82-877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403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2023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