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HBsAg 血清中乙型肝炎标志物表现模式,以揭示其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ELISA法与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microparticle enzyme immunoassay,MEIA)测定5987例非肝炎流行区住院及门诊患者血清中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 抗原及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S/N值),再结合中和确证试验结果来确定HBsAg浓度,同时分析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对低浓度(HBsAg≤1μg/L)再用PCR-ELISA法定量测定HBV DNA.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784例,HBsAg浓度≤1μg/L 32例(4.08%),~2μg/L 69例(8.80%),~5μg/L 47例(5.99%),>5μg/L 636例(81.12%).低浓度HBsAg组以1.4.5、1.3.5和1.5为主要模式,高浓度HBsAg组以1.4.5、1.3.5、1.3.4.5、1.5为主要模式.结论:不同浓度HBsAg血清中乙肝病毒标志物表现模式在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的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不同免疫检测法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检测法
血清学标志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三种方法检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评价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学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电化学发光法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之间关系
乙型肝炎病毒
前S1抗原
HBV血清标志物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中的应用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乙肝病毒标志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浓度HBsAg血清中乙型肝炎标志物模式分析
来源期刊 南通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 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乙肝病毒脱氧核酸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调查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2-512,514
页数 2页 分类号 R512.6+2
字数 21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7887.2003.04.1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丽萍 12 23 3.0 3.0
2 王跃国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14 85 4.0 9.0
3 张志泉 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3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乙肝表面抗原
微粒子酶免疫技术
乙肝病毒脱氧核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4-7887
32-1807/R
大16开
江苏省南通市启秀路19号
28-15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51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