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浙江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的镇痛活性组分,为寻找镇痛效果好,而无成瘾性的新型镇痛药奠定基础.采用CM-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和Sephadex G-50凝胶过滤色谱对浙江产眼镜蛇蛇毒中的镇痛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PAGE IEF及HPLC等实验方法对产物纯度进行鉴定.采用SDS-PAGE法和HPLC法测定产物的分子质量,用IEF法测定产物的等电点,用小鼠热板法与醋酸扭体法考察产物的镇痛活性.结果表明眼镜蛇毒经3次柱色谱后,产物AAP经鉴定为单一组分.AAP经SDS-PAGE法和HPLC法测定的分子质量分别是7.28Mr和7.25Mr,等电点是9.58.AAP的痛阈提高百分率和扭体抑制率分别为91.3%,77.2%.眼镜蛇毒经3次柱色谱后得到具有镇痛活性的单一组分.
推荐文章
中华眼镜蛇毒抗瘤多肽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的增殖抑制和Fas/FasL表达的影响
中华眼镜蛇毒抗瘤多肽
人卵巢癌HO-8910细胞
基因
Fas/FasL
中华眼镜蛇蛇毒因子的简易提纯及鉴定
中华眼镜蛇蛇毒
眼镜蛇蛇毒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浙江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镇痛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来源期刊 药物生物技术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眼镜蛇毒 镇痛多肽 理化性质 药理作用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9-164
页数 6页 分类号 Q514+3
字数 45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8915.2003.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春晓 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 2 21 2.0 2.0
2 王起振 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 2 21 2.0 2.0
3 李新宇 2 18 2.0 2.0
4 刘岩峰 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 17 41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64)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眼镜蛇毒
镇痛多肽
理化性质
药理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物生物技术
双月刊
1005-8915
32-1488/R
16开
南京童家巷24号
28-24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85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61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