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的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多种民族共存的大国。然而,安史之乱的领导者在唐朝人眼中是地道的粟特胡人,这场叛乱给唐朝造成巨大创伤。因此,安史之乱后,唐朝境内出现了对胡人的攻击和对'胡化'的排斥,并逐渐形成了一种对唐朝前期胡化现象的否定。面对这样的形势,在中原继续生存的粟特胡人,用改换姓氏、郡望等方法来转胡为汉,如武威安氏改姓李氏,康姓附会出自会稽,何氏自称望在庐江,逐渐变成地道的汉人了。另一方面,安史之乱后,河北节镇对胡人采取优容态度,参加安史之乱的胡族将领被继续留用,许多原本在关内、河东等地的粟特人也迁到河北,在这里建立新的家园,有些得到新的发展,甚至坐到节度使的高住。从文化的角度看,安史之乱后,看不到长安和洛阳新立祆祠的记载,也没有明确的胡人祭祀祆神的记录,但新的祆祠却在河北地区得以建立,并且为胡汉民众所敬事,有的一直延续到北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安史之乱后粟特胡人的动向
来源期刊 暨南史学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安史之乱 粟特胡人 河北藩镇 祆祠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23
页数 22页 分类号 K28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荣新江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72 143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安史之乱
粟特胡人
河北藩镇
祆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暨南史学
半年刊
16开
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暨南大学中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