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四川锦屏造山带主要由锦屏山陆内逆冲-推覆带、前陆逆冲-推覆带和前陆隆起带组成.本文通过分析其构造单元的特征,认为:茶铺子-巴折复活断裂带为分区性边界断层;扬子准地台西缘实为经前震旦纪基底形成之后,继而转化为震旦纪-三叠纪大陆被动边缘,相继卷入中生代碰撞造山,最终在新生代发生陆内造山而成的造山带.
推荐文章
新生代以来洛阳盆地的形成演变
断陷盆地
新生代沉积
地层年龄
地质环境
构造旋回
四川盆地古地温梯度和中-新生代构造热历史
四川盆地
镜质体反射率
构造热历史
攀西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研究回顾与问题讨论
攀西地区
昔格达组
青藏高原
岩石地层学
冰期-间冰期
新构造运动
四川盆地西北部新生代构造变形模式讨论——对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变形机制的意义
四川盆地西北部
磷灰石裂变径迹
青藏高原东北缘
新生代构造变形
挤出作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锦屏地区新生代冲断作用
来源期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造山带 冲断作用 四川锦屏地区 新生代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2-159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80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52.2003.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忠礼 26 481 13.0 21.0
5 廖光宇 7 70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9)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8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造山带
冲断作用
四川锦屏地区
新生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双月刊
1001-1552
44-1595/P
16开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科华街511号
82-297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8483
相关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