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文从环境温度、环境湿度、色谱棒的活性、点样量、样品损失及校正因子等影响因素出发,讨论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选定仪器条件,并严格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及色谱棒活性,采用校正因子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该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证实了TLC-FID棒状薄层色谱的可行性;通过与校正样品对比,计算出岩样中的抽提物含量(T值).同时,将此技术用于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某口井的有机地化描述,根据T值讨论了储层流体的族组成变化,并准确地确定了该油藏现今的油水界面.
推荐文章
棒状薄层色谱法(TLC-FID)预测储层稠油粘度
稠油
族组成
粘度指标
油砂
棒状薄层色谱法
粘度预测
醉马芨芨草生物碱薄层色谱分析及GC-MS检测
醉马芨芨草
生物碱
薄层色谱法
GC-MS法
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有机污染物
气相色谱分析
色谱柱
分析结果准确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储集岩抽提物的TLC-FID棒状薄层色谱分析及应用
来源期刊 石油实验地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实验分析 薄层色谱 TLC-FID 抽提物 储集层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模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4-31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35
字数 26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112.2003.03.01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实验分析
薄层色谱
TLC-FID
抽提物
储集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实验地质
双月刊
1001-6112
32-1151/TE
大16开
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2060号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0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