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活性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检测22例宫颈癌组织血流信号定量测定阻力指数(RI),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的FⅧ-RA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①盆腔淋巴结转移组即LN(+)组CDFI检测RI值(0.34±0.09)明显低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组LN(-)组(0.46±0.12),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LN(+)组MVD(67.42±13.72)较LN(-)组(51.71±11.49)显著增高(P<0.01).③反映血管生成活性的RI值与MVD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负相关)(r=-0.78,P<0.01).结论宫颈癌血管生成活跃者淋巴转移可能性大,CD-FI对宫颈癌肿瘤内血流检测可能为临床判断盆腔淋巴转移和手术彻底清扫淋巴结提供一较为简便的指标.
推荐文章
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宫颈癌
盆腔淋巴结转移
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宫颈癌诊断及其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的研究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宫颈癌
分期
淋巴结转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宫颈癌血管生成活性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来源期刊 潍坊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阻力指数 宫颈癌 新生血管化 淋巴转移
年,卷(期) 2003,(5) 所属期刊栏目 血管生成活性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1-32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7.3|R446.6
字数 214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3101.2003.05.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淼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21 57 4.0 5.0
2 任春娥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79 457 10.0 18.0
3 邵明霞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17 31 3.0 4.0
4 李清华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25 82 5.0 7.0
5 吕秀萍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43 97 5.0 7.0
6 陈昭日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32 87 5.0 7.0
7 栾美英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13 25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5(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彩色多普勒超声
阻力指数
宫颈癌
新生血管化
淋巴转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潍坊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4-3101
37-1195/R
大16开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宝通西街7166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3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5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