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犬肝脏损伤后血液粘弹性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建立肝脏损伤动物模型,分别在伤前及伤后1、4、8小时4个时相点各抽血3ml,置于肝素抗凝管,在实验当日24小时内全部送检并完成测定,并按血液粘弹性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果.结果犬肝损伤后1小时,血液粘性分量(η')、弹性分量(η") 即开始升高,与伤前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1,P<0.05),在伤后4小时到达峰值,显著高于伤前和伤后1小时(P<0.01,P<0.05),伤后8小时η'、η"曲线出现下降趋势.结论在犬肝损伤后的抗休克救治中,在积极输血扩容的同时,还应采取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血液流动性的措施,以达到改善末稍血循环,从而有效纠正组织缺血缺氧的不良状况.
推荐文章
颌面部撞击伤致牙周膜间接损伤实验研究
颌面部创伤
撞击伤
牙周膜
兔颌面部撞击伤致颅脑损伤后内皮素含量和脑水肿的变化
颌面部
撞击伤
颅脑损伤
内皮素
脑水肿
肺撞击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胸部损伤
创伤和损伤
模型,动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犬肝脏撞击伤后血液粘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创伤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脏损伤 撞击伤 血液 粘弹性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4-277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57-3
字数 39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4237.2003.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四室 258 3149 27.0 43.0
2 朱佩芳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四室 145 1960 24.0 37.0
3 蒋耀光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战创伤中心 243 1835 20.0 31.0
4 尹志勇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四室 38 336 9.0 17.0
5 杨志焕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四室 56 364 11.0 15.0
6 麻晓林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全军战创伤中心 83 809 14.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脏损伤
撞击伤
血液
粘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创伤外科杂志
月刊
1009-4237
50-1125/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
78-111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5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90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