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古潜山裂缝性储层具有复杂的储集空间和储层非均质性,对缝洞发育程度的评价在储层性能的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将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FMI)、常规测井与地质理论相结合,对研究区的十几口井进行了详细的裂缝识别,对地层岩性特征、构造特征与地应力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裂缝及溶蚀孔洞发育程度从南到北、从构造高部位向东、西两翼的构造低部位逐渐变差,最大主应力方向基本为北东东南西西,古应力的方向基本为北东南西.该方法的解释结果与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推荐文章
自然电位测井评价海拉尔油田变质岩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
测井评价
变质岩
潜山油藏
裂缝
自然电位
海拉尔油田
古潜山油藏缝洞型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的应用
缝洞型储层
双侧向测井
测井解释模型
储层评价
古潜山油藏
古潜山裂缝性油藏储层参数横向预测
古潜山
裂缝
储层参数
地震属性
横向预测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裂缝储层测井评价
潜山油藏
变质岩
裂缝
识别方法
测井评价
苏德尔特油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古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测井评价
来源期刊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古潜山 裂缝性储集层 储集空间 储层非均质性 测井评价
年,卷(期) 2003,(5)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与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27,3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E122.321|P631.84
字数 20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870.2003.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学军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5 61 4.0 5.0
3 朱家俊 6 156 6.0 6.0
4 陈钢花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11 554 9.0 11.0
5 张家震 2 47 2.0 2.0
8 杨海霞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1 3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166)
二级引证文献  (287)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0(2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2(2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3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5(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6(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7(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8(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1)
2019(3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7)
2020(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古潜山
裂缝性储集层
储集空间
储层非均质性
测井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5005
37-1441/TE
大16开
山东省东营市北二路271号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519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