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理学改善的情况,为3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提供病理学改善依据.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确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行3联疗法观察疗效的患者114例.治疗1个月后经13C呼气试验检查为阴性者,将其作为观察组;1年以后观察组患者复查13C呼气试验,仍为阴性者作为根治组,转阳性者作为未根治组.另选择行2次以上胃镜检查(平均时间间隔1.5年)的患者165例,其均未行3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根据前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幽门螺杆菌根治组较未根治组及对照组在黏膜的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及淋巴滤泡减少的程度均有显著改善.结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变的逆转具有积极的意义.
推荐文章
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变化
螺杆菌,幽门
肠黏膜
化生
胃黏膜
胃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螺杆菌,幽门
胃黏膜细胞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胃黏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
来源期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病理学变化 治疗
年,卷(期) 2003,(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8-609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78.99
字数 142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368.2003.06.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志泉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86 775 16.0 24.0
2 徐顺福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27 103 7.0 9.0
3 焦健华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7 66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幽门螺杆菌
病理学变化
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007-4368
32-1442/R
大16开
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28-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6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48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