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冀北辽西地区的盖层可分两个构造层,由燕辽复向斜和秦皇岛背形相互叠加,并相应发育两期推覆构造.复向斜范围包括内蒙古地轴和燕辽沉降带,是由长条形的3个背斜和2个向斜相间,及配套的EW向纵断裂、SN向横断裂和NE向、NW向的共轭断裂组成.著名的尚义-宽城-凌源-朝阳-北票断裂是复向斜及其次级背斜的轴部纵断裂,以南大岭组、窑坡组和北票组作为其裂隙充填物.燕山EW向断裂南北对冲现象是复向斜纵断裂放射状排列并向核部推覆的反映.秦皇岛背形以秦皇岛-凌源断裂为轴面,由复向斜的轴面褶皱而成,背形转折端在秦皇岛,呈相对上翘.本区NE向、NNE向断裂的叠加在区域上有不同的表现:冀北段NE向、NNE向褶皱叠加的结果使燕山段复向斜成为短轴褶皱样式,平面图呈NW向排列,符合Ramsay第一类褶皱干涉样式的第二种类型.复向斜的形成机制完全符合纵弯褶皱作用下岩石的变形原理,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的结果;秦皇岛背形的形成是后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在欧亚板块之下所致.
推荐文章
隧洞内构造形迹产状数学模型解析
构造形迹
空间数学模型
精确
拓展空间
下扬子东南缘北段加里东期构造形迹新资料
皖南
浙西
加里东运动
构造形迹
平面构造形迹数学模型解析
构造形迹
空间模型
批量计算
批量绘制
高效率
云南中部地区现今构造活动与现今构造形变应力场
断层形变
现今构造活动
现今构造形变应力场
滇中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冀北辽西地区构造形迹的新认识
来源期刊 地质找矿论丛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燕辽复向斜 秦皇岛背形 轴部纵断裂 裂隙充填物 凌源-秦皇岛断裂 纵弯褶皱作用 冀北辽西地区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地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3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48
字数 51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412.2003.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秦正永 12 97 6.0 9.0
2 林晓辉 13 48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燕辽复向斜
秦皇岛背形
轴部纵断裂
裂隙充填物
凌源-秦皇岛断裂
纵弯褶皱作用
冀北辽西地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找矿论丛
季刊
1001-1412
12-1131/P
大16开
天津市河东区友爱东道平房4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06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