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东特提斯东段位于现今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做为洋壳的岩石学记录--蛇绿岩带的现行展布呈U字形,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南海的扩张以及菲律宾-太平洋板块的向西推挤时,特提斯构造带受到扭曲而形成的.通过古地磁和岩石学记录复原其在白垩纪末古近纪初时的位置和形态,为一位于现今印度次大陆南端经加里曼丹北缘向东延伸的近EW向的挤压构造带,它向西和青藏地区经中亚扎格罗斯山脉和欧洲阿尔卑斯山脉联接成全球性的特提斯构造带,受控于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研究表明,冈瓦纳的裂散、亚洲的增生和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都受控于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是控制板块边界和运动的重要的支配力量之一.
推荐文章
缅甸中北部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及新特提斯构造演化
新特提斯
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演化
缅甸
东南亚
南海北部陆缘区中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
中特提斯
构造演化
南海北部陆缘区
特提斯构造演化对西北非地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特提斯
西北非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南海前新生代基底与东特提斯构造域
特提斯
演化动力机制
沉积基底
新生代
南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特提斯构造带和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
来源期刊 地质力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特提斯 板块构造 构造体系 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0-231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52
字数 85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616.2003.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丘元禧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12 349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特提斯
板块构造
构造体系
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6-6616
11-3672/P
16开
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5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