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人们主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区和气候环境条件来确定各种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建设方向.为了保证生态环境建设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可能出现的最佳与最恶劣状况,可以帮助确定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大容许范围.笔者利用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适宜期作为距今最近的最恶劣与最佳古环境类型,划分出中国北方地区的植被演替区带,以每个区带的2种植被类型作为其植被可能出现的极端类型,为生态环境重建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参照.
推荐文章
中国北方长城的生态学考察
长城沿线
环境变迁
农牧交错带
生产方式
生态环境建设典型区土地覆盖景观变化的遥感分析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土地覆盖
景观格局
遥感分析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与生态环境
南水北调
优化配置
生态环境
利多弊少
持续发展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产量时空格局与情景预测研究进展
农牧交错带
作物产量
时空格局
预测
产量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北方典型时段环境格局与植被演替区带及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
来源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植被演替区带 典型时段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
年,卷(期) 200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X17
字数 81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007.2003.02.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东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08 4188 39.0 62.0
2 秦小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3 1000 19.0 31.0
3 吕厚远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5 1444 22.0 35.0
4 蔡炳贵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6 354 11.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被演替区带
典型时段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双月刊
1672-3007
11-4988/S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82-710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2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1472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英文译名: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973.gov.cn/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农业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