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摘要:
目的了解正常人全身骨量及人体组成变化,分析软组织成分与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92例正常人作为受检者,其中男性140人,女性152人;年龄10~79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全身骨矿含量(bonemineral content,BMC)、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肌组织(1ean)和脂肪组织(fat).按10岁为1个年龄组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BMC、BMD、lean、fat峰值分别出现在30~39岁、20~39岁、30~39岁、70~79岁年龄组;女性则分别出现在30~39岁、30~39岁、30~49岁、50~69岁年龄组.男性BMC、BMD、lean峰值高于女性,但BMD差异无显著性(P>0.05).女性fat峰值高于男性.女性BMC、BMD峰值后下降幅度较男性显著,男性lean峰值后下降幅度较女性显著.男性骨量与lean和体重(weight)呈高、中度相关(P<0.01),女性骨量除与lean、weight呈高、中度相关外(P<0.01),fat与BMC的相关系数r值较男性稍高.结论提供了正常人各年龄组全身骨量及人体组成的正常数据和变化特点,初步探讨了骨量与软组织成分之间的关系.
推荐文章
正常人骨密度定量CT测量分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病因学
老年正常人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下颌角骨密度的比较研究
骨质疏松症/放射照像术
下颌骨
骨密度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骨密度对照研究
抑郁症患者
骨密度
相关因素
对照研究
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骨密度对照研究
神经症患者
骨密度
相关因素
对照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正常人全身骨量及人体组成变化(附292例DXA测量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体重 人体组成 双能X线吸收法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6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814.42|R33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83)
二级引证文献  (206)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1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0(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3(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4(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5(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6(3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7(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8(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2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体重
人体组成
双能X线吸收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0-503X
11-2237/R
大16开
197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66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35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