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美人迟暮、伤春悲秋是感伤文学中最重要的两种抒情模式.这是因为这两种抒情模式抒发了他们光阴虚掷,岁月蹉跎,老而无成的感慨.蕴涵了时光的飞逝,情感的孤独,仕途的坎坷,死亡的恐惧等文化心理内涵.
推荐文章
试论当代中国公共艺术的精神文化内涵
公共艺术
公共性
历史性
公众性
试论中医学的古代文化内涵
中医学
古代文化
文化内涵
中国哲学
特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论美人迟暮、伤春悲秋的文化心理内涵
来源期刊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美人迟暮 伤春悲秋 感伤 失落
年,卷(期) 2003,(4)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文学·艺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0-82
页数 3页 分类号 I01
字数 369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1101.2003.04.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朝芬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2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美人迟暮
伤春悲秋
感伤
失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1672-1101
34-1217/C
大16开
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2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059
论文1v1指导